手机版 收藏 导航

甘肃玛曲,“河曲藏獒”故里,这样训出的藏獒,凶猛无比只认主人

来源: 超宠吧-宠物爱好者家园!   2023-02-17 14:27:34   浏览:

 

玛曲:甘肃海拔最高的吊桥

这里是黄河首曲。滚滚而来的黄河在甘青川三省交界处,沿着阿尼玛卿雪山,拐了一个巨大的弯。

生活在黄河首曲地区的藏族同胞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礼仪。走进玛曲草原,也就走入了那块充满藏族风情的土地。

在这块土地上,齐哈玛吊桥和黄河首曲大桥是人们无法绕开的两座大桥。

1.格萨尔王赛马称王

距离兰州 400多公里的玛曲县城,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小城,简朴而不失庄重,街道两边浓厚的藏族色彩,给这个高原小城增添了许多迷人的神韵。

玛曲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,青藏高原东端,甘、青、川三省交界处,黄河第一弯弯曲部,与四川省阿坝的若尔盖县、阿坝县,青海省久治县、甘德县、玛沁县、河南自治县为邻。

玛曲,藏语意为“孔雀河”,即黄河之意,因河水清翠如孔雀羽毛而得其名,是全国惟一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———黄河命名的县。广场上,一匹奔腾的神马,腾空而起,散布在广场周围的巨大雕塑,展现着高原的粗犷。这就是玛曲县城的格萨尔广场,那些雕塑上面透露的独特气息,让我们耳目一新。

格萨尔王是藏族史诗《格萨尔王传》的主人公,这部史诗不仅是一部杰出的文学作品,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,被誉为“东方的荷马史诗”。它深刻反映了,古代藏族社会生活的诸多细节和历史,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。

距省会兰州450公里。这块土地是格萨尔王赛马称王的地方。传说中的格萨尔王其实就生活在今天的黄河首曲地区,包括了今天的青海省果洛州、四川省阿坝州的马尔康和若盖、甘肃省的甘南州的玛曲碌曲。这块面积广袤的草原,为格萨尔的军队,南征北战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。在整个藏区,这里素有“卓格岭地”之称,是藏族英雄史诗《格萨尔王》中主人公格萨尔的岭国崛起之地。

当年格萨尔历经艰辛和重重磨难,最后在河曲之地寻找到马中之王———赤兔马,在岭国一举赛马夺冠称王,并演绎出一部世界上最长的英雄史诗,成为藏族人民正义、智慧的化身和民族精神,这里也保留了非常古老的藏族文化。

2.“河曲藏獒”的故里

在玛曲这块土地上,生活着3万多藏族同胞,过去漫长的岁月中,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,从历史上的析支河曲到今天的黄河首曲;从古羌族到今天的生活在这里的藏族同胞。

几千年来,先民们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五光十色的藏族文化。整个黄河首曲地区,以其悠久的文化传承、豪迈的歌舞、浓郁的民族风情、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,吸引着许多人探询的目光。

其实,走进玛曲,就走进了母亲河———黄河的怀抱。黄河自青海入境,环流全县,流程 433公里,形成久负盛名的“黄河首曲”。这里是“古披毛犀牛”的故乡,河曲马的中心产地,欧拉羊、阿万仓牦牛和“河曲藏獒”的唯一故里。

藏獒是上天注定要陪伴高原的生灵。它们游弋在草地之上;奔跑在雪山之边。悍然无畏的个性,忠诚守护的品格,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,经常超越了我们人类的生活视野。

我们在玛曲草原上遇到了一位朋友,他给我们讲述了,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藏獒之间的故事。这是一个在草原上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:有一个勇敢聪明的王子,为了给牧民们寻找青稞种子。就开始四处流浪,历经千难万险,就在快要成功的时候,却被魔王变成了狗。但是变成了狗的王子并不放弃,仍然不畏艰险,寻找青稞种子。后来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姑娘,在这位姑娘的帮助下,王子最终找到了青稞种子,并恢复了人身。毫无疑问,这故事的核心无疑是狗图腾的崇拜,但是也让我们明白了青藏高原上人与狗之间的密切关系。

民间传说中藏獒是这样被培养出来的。当一只母狗剩下9只小狗后,人们就将这九只小狗丢的冰天雪地的野外,不给任何的事物,让它们相互之间,撕咬拚杀,同类相餐,直到剩下最后一只。这时,牧人过去给这只仅剩的小狗一些食物,于是狗就把第一个给他食物的人当作主人,永不反悔。

朋友说他曾经养过一只狗,但是并不是这样训练出来的,而是在三个月的时候,给狗美美地灌上一碗白酒,狗被灌醉后,摇摇摆摆,两眼模糊。这时候,狗已经无法认清楚任何人,只有听见声音来辨别东西,这是只要主人喊一声,狗就会始终听命于这个人。这样养大的狗就特别厉害,强悍凶猛,而无所畏惧。

因为狗守护了高原,在青藏高原上人们特别关心。牧人们对狗倍加爱护,非常关心。“打狗看主人”在主人帐篷前,不能以石棍击打狗。家中的狗要精心喂养,一直到老死,不能触犯。禁食狗肉,是藏民族最重要的食物禁忌之一。

我们在青藏高原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:牧民帐篷前面的藏獒,大多是黑背黄腹,皮毛富有光泽,最大的藏獒高达70多厘米,体长一米多,昂首翘尾,看人虎视眈眈,状若小狮。藏獒是一种让人喜爱,但有些后怕的生灵。正如青藏高原一样,独特的风情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,但艰难的路途,也考验着我们。

4.甘肃黄河上游最早的桥

我们穿过县城,直奔黄河边。玛曲黄河大桥就在距离县城大约5公里的地方。这是座草原县城,出了县城入眼的基本就是草场了。公路平坦,一眼就将远方看看的清清楚楚。公路前方是一座不太高的山,公路似乎左右分开了。顺路前行,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。这就是玛曲黄河大桥了。当地的朋友说。

玛曲黄河大桥,这是一座三孔大桥。这座桥兴建于1976年,三年后建成,也是我省在黄河上游最早建成的大桥,大桥全长280米,桥面净宽为8米,采用了沉井基础,空腹式箱拱桥,重力式拱桥墩台。大桥北连玛曲县城,南通阿万仓乡,桥长280米,桥面宽7.5米,主跨3孔,跨径70米。简单的数字往往掩盖了艰难的修桥过程。现在,人们已经不记得当年这桥是如何建成的了。但当年修建留给我们的秀美风光却值得我们欣赏。

这是一处风景秀美之地。站在桥上,黄河水缓缓而来,四周草场碧绿,桥头矗立石碑,上写首曲黄河大桥,石碑前则是一块供人们留影的小广场。就在我们停留时间里,不少游客在石碑边留影。实际上,这里并不是最美的时节。朋友们说,这里最美的时刻是日出日落之时。那时,朝霞映红了河面,晚霞点燃的天空,一切都显示着一种短暂而仓促的美丽,只有在此刻,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灿烂。

5.陇上海拔最高的吊桥

通往齐哈玛吊桥的路也从这里经过。不过,我不是从玛曲前往齐哈玛乡的。那年,我和一帮朋友去黄河源头后,然后青海果洛一路向东,经过久治县后,辗转前往玛曲。这是一段极其难走的行程,从久治到玛曲,大约330公里的路程,我们走了11个小时。

至今依旧清楚地记得,抵达久治的那天下着小雨,气温很低,晚上压了毯子和厚被子,可我们仍旧感到寒意袭人。从久治东南行进70公里就能到达四川阿坝,向东北可以进入甘肃玛曲。早上,出发时,却获悉通往四川的路因施工而被封闭,只允许晚上停工时通行。我们的路就剩下了通往玛曲这条路,但是一些司机师傅说这条100公里长的路,有一个最难过的关口——齐哈玛吊桥。

这次出游虽过去多年,但仍记得当时的情形。由于吊桥有危险,只允许小车通过。至于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能不能通过,谁也说不上。既然走到了这里,只能硬着头皮闯一次。朋友说:“就是把路面挖个坑,也不能走回头路。”中午时分,我们抵达了齐哈玛吊桥,这是一座戒备森严的吊桥,在靠近青海的一头,有几个人在执勤,以防有人强行从桥上冲过。可见,交通在这一带的重要性了。

这是一座双链柔性悬索桥,单孔跨径l95.25米,全长196.05米,桥面净宽4.5+2×0.25米,索塔高19米;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钻孔灌注桩基础,钢筋混凝土肋板式桥台。l986年11月建成通车。这里海拔3600米,是黄河从青海境内流入甘肃后的第一座桥梁,也是甘肃省海拔最高的公路桥梁。

当我们小心翼翼通过吊桥上架设的横杆后,才发现车尾最高处距离横杆仅有5厘米,真是如释重负。接着又行了大约一个半小时后,出现了一条油路,这是我们从果洛出发后第一次遇到的油路,大家一片欢呼,眼前就是玛曲县城。然后,过了首曲黄河桥,回到了县城。

现在想起来,过齐哈玛吊桥正是一种奇特的感受,似乎有点劫后重生的感觉。

王文元原创作品

请关注 请转发

版权已保护,转载微我, 以免误伤,盗用必究!

资料图片来自网络

热门宠物

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