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收藏 导航

原创 殡葬制度由土葬改为火葬,北大教授:应推行土葬,为什么这么说?

来源: 超宠吧   2022-10-31 07:04:34   浏览:

 

原标题:殡葬制度由土葬改为火葬,北大教授:应推行土葬,为什么这么说?

我国历来奉行故去之人"入土为安",土葬制度的源远流长,甚至可以追溯到半坡时代。直到20世纪,随着科技的生活化应用进程不断加深以及人地矛盾的升级,国家开始强制推行火葬制度。现如今,火葬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。然而,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吴飞则认为,火葬就是把人当做垃圾处理,应该推行土葬。这种看法究竟由何而来?

传统文化难以继承

吴飞不仅仅是北大哲学系教授,更是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,对我国古代礼乐制度有很深的研究。在加冠、婚嫁、治丧及祭祀四礼中,丧葬占了很重要的一环。传统丧礼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表现形式各异,但无一例外都会保证逝者身体的完整性,更有甚者在下葬前对尸身进行防腐处理。这种行为无关封建迷信,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礼敬,所谓"厚葬久丧"就是这个意思。

西周周公制礼作乐,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调。《论语》有言,"死,葬之以礼,祭之以礼"。若实行火葬,"礼"便失去了依托,而失去"礼"的规范,其内涵的仁爱与道德会逐渐消没,传统文化便无以为继。《孝经·开宗明义章》中表示,"身体发肤,受之父母,不敢毁伤,孝之始也",礼乐文化对保护自己身体尚且如此要求,更谈何火化宗亲的身体?

在土葬中,子女亲族依照礼数置棺椁寿衣、供香入殓,出殡之后3日圆坟,7日为"一七"进行祭奠。相比较之下,火葬则简化了许多流程。亲人故去后,需要联系当地殡仪馆统一"停尸",待出殡之日火化,放入骨灰盒安置。其中被简化了的"灵堂祭奠""定棺封土"等步骤,表明了子女不再陪伴亲人到离世的最后时刻,很大程度影响了人们对"孝亲"的认知。孝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,而火葬制度会破坏这种伦理道德的传承。

从另一方面来看,我国传统文化又充斥着一些封建迷信等糟粕,这也是我国强制推行火葬的缘由之一。此外,20世纪初,我国正处于解放思想的潮流之中,而繁复的殡葬制度又充满了"封建文化"的影子,于是,殡葬改革被纳入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的工程中。由此看来,土葬变火葬似乎是大势所趋。

诚然,火葬制度一定程度上杜绝了"陪葬""阴婚"等骇人听闻的行为,但是如鬼神观等其他封建迷信思想仍在。一个世纪过去了,人们对虚构邪说的追捧没有随着火葬的到来而减弱,却将纲常伦理悉数掩埋,这说明利用殡葬制度改革的方式破除迷信这条路行不通,根除封建思想仍然任重道远。

环保之说有待商榷

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火葬制度的另一重原因是日渐升级的人地矛盾。我国总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。一方面,死亡人口的增加使得墓地面积增大,另一方面,出生率的飞速发展使得人均耕地面积紧张。若实行土葬制度,不断扩大的墓地面积会与不断增长的耕地面积需求之间产生矛盾,火葬可以减轻耕地压力,更加环保。

吴飞教授却认为,我国自半坡文明开始就实行土葬制度,几千年土葬至今,也未出现遍地是墓地的情况。人体在土壤分解中自然消失,与大自然融为一体,正所谓《周礼》中的"众生必死,死必归土"。土葬体现出"天人合一"的思想,其环保性不言而喻。

此外,现在火葬越来越流行"二次土葬"的形式。也就是说,火葬是先进入高化炉中进行火化,而后把骨灰盒放入墓地中,本质上还是土葬。现代化墓地墓室很小,只能容纳一个骨灰盒大小,极大地解决了土地紧张的问题,但是墓室是使用水泥及大理石修葺的,这种材质埋在土中难以分解,可以说在环保性上远远不如传统土葬。

在经过高温炼化之后放入土壤中的这个过程,颇有垃圾处理的意味,这也是吴飞教授说火葬是将人当做垃圾处理的原因。既然殊途同归,而且火葬的结果并不比土葬好,过程又处处体现着对死者的不尊重,那么推行火葬制度的意义何在呢?

火葬产业化的尴尬

火葬与土葬的最大区别在于火葬制度的公共性,而土葬制度则偏私密性。土葬常由直系及旁系亲属抬棺定棺,整个流程下来实际不需要外人的介入。而火葬中火化、骨灰存放都需要庞大的公共体系做支撑。我国目前殡葬行业基本上形成了垄断,随着殡葬需求的不断提高,日渐产业化。

在强制火葬的背景下,一套完整的殡葬流程首先是入殓,需要殡仪馆提供统一的停尸间。其次是火化,火化服务也是殡仪馆提供。最后到了骨灰寄存,无论是殡仪馆的骨灰寄存处,还是另选墓地下葬,提供服务的都是第三方。而殡葬这种特殊行业由政府把控,造成的结果就是产业一体化的垄断。在此之下,面对高额的丧葬费人们无处可退,给刚刚失去亲人的家庭再添苦闷。

我们看到,火葬制度的公共性以及殡葬行业的特殊性,使得殡葬一体化垄断市场是必然。土葬却完全不必有这样的烦恼。事实上,土葬比火葬的流程要更繁琐,但是由于其私密性,市场化后并不会形成垄断,而会像其他居民服务一样良性市场竞争,许多步骤收费情况可以更加合理。

我们享受着市政的垃圾焚烧,并支付一定垃圾处理费用。在火葬制度下,火化也是由殡仪馆收费并进行统一处理。这种角度看,也可以理解吴飞教授之意:火葬制度与垃圾处理无异,在增添便利性的同时,缺少了人文情怀,可谓是坏处多,好处少。

火葬如此不便,我国政府为何还要一直推行呢?其实,问题不是出现在火葬上,而是出现在"制度"上。

上文提到的"二次土葬"便是其一,人们并未理解政府推行火葬的含义,仅仅在土葬制度里面增加了火化的流程。这个还是封建迷信思想在作怪,传统的陋习件件不落,只不过土葬的对象由沉重的棺椁变成了小小的骨灰盒。其实火葬不一定非要"入土为安",树葬、海葬等都是火葬的形式。

此外,殡葬事业是公共服务,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。相比较土葬,火葬制度能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便于居民管理与服务。

由此我们看到,传统的土葬制度包含我国上千年的文化,于公环保不损害土壤,于私可以使逝者体面地离开,也便于子女宗亲送行。我国目前推崇的火葬制度流于表面,没有完全发挥火葬的优势。若想实现便民的绿色殡葬,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责任编辑:

热门宠物

查看更多